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与现状
1.起始阶段
我国对智能建筑的研究始于1986年。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就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列为其中之一,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991年完成并通过了鉴定。
这一时期智能建筑主要是针对一些涉外的酒店等高档公共建筑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其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在此期间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的理解主要包括:在建筑内设置程控交换机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等通信系统将电话、有线电视等接到建筑中来,为建筑内用户提供通信手段;在建筑内设置广播、计算机网络等系统,为建筑内用户提供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同时利用计算机对建筑中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为建筑和其中人员提供保护手段等。这时建筑中各个系统是独立的,相互没有联系。
1990年建成的18层北京发展大厦可认为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北京发展大厦已经开始采用了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通信网络系统CNS(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和办公自动化系统0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但并不完善。三个子系统没有实现统一控制。1993年建成的位于广州市的广东国际大厦可称为我国大陆首座智能化商务大厦。它具有较完善的“3A”系统及高效的国际金融信息网络,通过卫星可直接接收美联社道琼斯公司的国际经济信息,并且还提供了舒适的办公与居住环境。
这个阶段建筑智能化普及程度不高,主要是静电感应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以及业内专家推动建筑智能化的发展。
2.普及阶段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开发商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智能建筑内涵的时候,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于是“智能建筑”、“5A建筑”甚至”7A建筑”的名词出现在他们促销广告中。虽然其中不乏名不符实,甚至是商业炒作.但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建筑迅速在中国推广起来。20世纪90年代后期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西部扩展。可以说这个时期房地产开发商是建筑智能化的重
要推动力量。
从技术方面讲,除了在建筑中设置上述各种系统以外,主要是强调对建筑中各个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广泛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应该说把综合布线这样一种布线技术的引入,曾使人们对智能建筑的概念产生某些紊乱。例如:有的综合布线系统的厂商宣传,只有采用其产品,才能使大楼实现智能化等.夸大了其作用。其实.综合布线系统仅为智能建筑设备的很小部分。但不可否认综合布线技术的引入,确实吸引了一大批通信网络和IT行业的公司进入智能建筑领域,促进了信息技术行业对智能建筑发展和关注。同时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对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模块化结构,在建筑内部为语音和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始重视智能建筑的规范,加强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1995年上诲市建委审定通过了《上海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1995);建设部在1997年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建设[1997]290号),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必须具备的资格c 2M年建设部出台了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同年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市线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T 5312—2000);公安部也加强了对火灾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的管理。2001年建设部在87号令《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87号)个设立了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将建筑中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工程、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工程、智能卡系统工程、通信系统工程、卫星及共用电视系统工程、车库管理系统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广播系统工程、会议系统工程、视频点播系统工程、智能化小区综合物业管理系统工程、可视会议系统工程、大屏幕显示系统工程、智能灯光与音响控制系统工程、火灾报警系统工程、计算机机房工程等18项内容统一为建筑智能化工程,纳入施工资质管理。
3.发展阶段
根据我国人群多集中居住于小区的特点,20世纪未在中国开展的智能住宅小区的建设成为中国智能建筑的特色之一。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住宅小区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智能住宅小区与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馆等为主的智能大厦有很大的不同,住宅小区智能化正是实现信息化社会,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行商,他们试图通过投资建设一个到达各家各户的宽带网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人们需要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业务,用户通过这个网络接受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以此网络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如:安防报警、紧急呼救 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以及其他各种数据传输和通信业务等.并以这些增值服务来回收投资。
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于1999年底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计划用5年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信息产业部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将在13个城市首先开展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开放、管理试点工作,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进而在全国推广,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宽带建设。虽然文件将宽带驻地网运营定义为基础电信业务,但也规定了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许可证的发放将比照增值业务许可证的发放方式来管理o这些文件是目前对住宅小区智能化进行管理的主要文件。
|